如何理解《深海》的好与不好?
七年磨一剑、粒子水墨视效天花板、入围柏林电影节、最后半小时反转爆哭……春节档动画电影《深海》,在上映前就因各种原因被不少观众视作年度最期待的华语片。
但当春节档正式开启,情况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。大年初一当天《深海》以七千万票房成为成绩“垫底”的影片,并在全网平台上获得了两极分化的评价。
△ 《深海》在今年春节档的市场占有率在5%上下
喜爱《深海》的观众,提及的仍是上面那几个关键词;而不喜欢的观众,则认为《深海》叙事单薄混乱、逻辑基点不足,直接把“年度期待”打成了“遗憾之作”。
为什么重重buff加身的《深海》最终虽然成绩不差,但没能像我们预期中的爆火?今天这篇文章,我们想就《深海》的优点与它出现的问题,与大家进行讨论。
⚠️(*下文将涉及剧透)
推荐大家先收藏本文 观影后阅读更佳
《深海》广受大家期待的重要原因之一,是它的导演:田晓鹏。
2015年,田晓鹏的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一鸣惊人,重新定义了国产动画在观众心中的既定印象。“国漫崛起”“自来水”等词成了当年影视宣发界的最热词汇。
《大圣归来》不仅在3D景深效果、画面构图与场景设计等技术方面,达到能和好莱坞动画片对标的地步;而且讲述的另类孙悟空的故事,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打破常规,非常牵动人心。
△ 《大圣归来》剧照
正是因为《大圣归来》的成功,业内才认可国产动画可以给成人观众观赏。后续几年的《大鱼海棠》《大护法》《哪吒》《姜子牙》《白蛇:缘起》等众多作品,才有了能出头的机会。以高额的投资,把画面与故事都打磨成面向全年龄段观众的模样。
但《大圣归来》火爆之后,田晓鹏却并没有趁热打铁马上炮制续集,而是煞费苦心地重新开始,一门心思扎进《深海》的创作里。自那以后,《深海》就成了部时不时传出消息的“传说中的动画片”。经年累月的推迟上映,更是让大家的期待一直积攒着,水涨船高。
△ 《深海》在视觉效果上的惊艳有目共睹,3D出屏感极强,粒子如水滴般扩散
从视听技术到故事创作,《深海》尝试的诸多概念,归结起来,是一次高标准、非常规的“以梦造梦”。
影片讲的是抑郁症女孩参宿在弥留之际的梦境,这个梦境拥有着过分浓郁的梦幻风格。因此,全片在色彩晕染的视效设计上也保留了这份梦幻感。与此同时,它还是幕后1478个中国动画人想要推陈出新的“动画梦”,他们希望能在银幕上给观众造梦。
在不少幕后采访中,《深海》的主创都反复表示:他们把身上的担子看得很重。在美国好莱坞、日本动画均已形成独特的视觉风格体系后,田导想给中国动画闯出一条新路。
△ 《深海》画面粒子量达到20亿+,拥有极具创新性的视觉技术
△ 《深海》片头作画极具艺术性,是春季档中最值得观赏的影像片段之一
以上林林总总的期待与挑战,在视觉层面,都被直观地呈现进了《深海》里。这块并不存在太多争议的空间,大家完全可以通过画面自行判断:自己是否喜爱《深海》的画风。
《深海》主要的争议点,还是在于故事设计。
在女孩参宿进入异世界前,有一段不短的前情概述——参宿小时经历了家庭离异,母亲离家远走,而她则跟着再婚后的父亲一起生活。但在二胎生出弟弟后,这个姐姐也顺势成了家中不受关注的边缘人物。
生日当天,她与家人共同登船出游,并在船上偶遇画册售货员南河。
△ 原生家庭的创伤致使女孩参宿患上了抑郁症
△ 上船之后,参宿唯一的快乐时光,就是翻看了两分钟《深海大饭店》绘本
思念妈妈、万念俱灰的她,决定了结自己的生命。她在暴雨中走上甲板,并被卷入海中。由此,她进入到了“深海大饭店”的奇幻世界。这个世界里有个海精灵,它会哼唱参宿妈妈的音乐,只要追着它,也许就能找到妈妈。
“女孩意外闯入异世界的奇幻店铺”,提到这个情节设定,你应该已经想到了《千与千寻》里汤婆婆的汤屋等一系列吉卜力动画的设定。
按照这类动画常规的故事讲法,参宿会遇上很多危险与困境,她会通过各种方式化解,获得自我成长,沿着海精灵这条线获取更多的信息,并一步步接近这个异世界的残酷真相。
△《深海》里拥有大排档混杂风格的深海大饭店,实际喻指鬼门关
△ 能够令人忘记烦恼的海精灵,实际喻指孟婆
但编导却刻意抛弃了这种常规的讲法,而是采用极大的篇幅来做深海大饭店的呈现。由此引出了大量琐碎的细节,却与主线无法构成推进关系。大部分内容,并不与参宿的行动直接有关,而是偏移到了运营店铺的故事上。
深海大饭店的店长南河,成为接下来的叙事重心。故事也逐渐变成了如何在大众点评上刷好评、如何以糊弄旅行团顾客的方式刷好评……中间甚至出现南河“把鞋子当面筋吃”等周星驰喜剧风格出场的桥段。
△ 参宿在深海世界获得众人关心,这是她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得到的
海精灵、对妈妈的思念等前期铺陈,从此变得没那么重要。当参宿心情不好时,就会引来丧气鬼的出现,使饭店陷入危机。为了保住大饭店的生意,南河决定冒险一搏,前往深海之眼捞金。
这个过程中,角色的行为愈发夸张、变形,行为动机令观众难以代入,配合缤纷的色彩,形成了一种迷乱的叙事氛围。
反观主角参宿,在这趟冒险中,由于她患有抑郁症,性格内向,缺乏掌控自身命运的主动性,常常是被剧情推着走。即使在最终前往“深海之眼”的半路上,她也会劝说南河放弃。简言之,她没有太多成长,欠缺个人形象魅力。她与南河间的情感转变,也处理得突如其来,令人摸不着头脑。
△ 《深海》官方出的深海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应,诸多梦境细节都能与现实互文
随着第三幕反转的揭晓,《深海》故事的讲法才终于获得了它的合理性。
影片异世界的部分,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梦境。近一个多小时的深海大饭店内容,全是躺在病床上参宿的臆想。而臆想中的店长南河,正是此前的售货员。是他多日来的坚持和讲《深海大饭店》的故事,才让参宿在现实里活了下来。
这是一种激进的策略。
角色无需成长,因为她本就陷入沉睡,她需要的是梦境的治愈。
观众也无需拼凑出逻辑顺畅的故事。因为在梦境转换的语境下,开店维持好评的行为,在本质上是参宿为了更久地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世界,不愿醒来。
简言之,这个故事转为了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,亦或是近期《财阀家的小儿子》《弥留之国的爱丽丝》等热门影视剧收尾的讲法。
△ 《深海》官方出的角色对应
主线迷乱的问题解决了——因为这是一场本就没有逻辑的梦,所有现实存在的事物都能在梦里被转化成对应的符号,而梦的氛围只能是迷乱的。
主角情感羁绊突飞猛进、不自然的问题解决了——因为南河飘在海上给参宿讲了几天几夜深海大饭店的故事,在讲述的过程中,他与她的关系也从陌生人成了“类父女”的关系。
你更无法忍心去指责参宿缺乏成长,因为抑郁症禁锢了她那颗色彩斑斓的心。
其他深海世界的一众人物/设定,也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物。参宿心中的父母、幸福家庭、自我束缚的情绪疾病,全在电影的前半段中以奇幻面目挨个登场。
前中段的节奏沉滞,与核心表达直接相关的信息不足,也得到了好的解释。毕竟小女孩的梦境,能基本完整都实属不易,又要如何做到环环相扣、主题表达清晰?更何况通过结尾的反转,这些内容都能获得一定的补足。
只可惜,这样的补足,依赖的是多少有些生硬的转折。对于部分没有义务理解与忍受前面70分钟的观众而言,它无异于是一种并不高明的“找补”。
△参宿想冲破内心的束缚,与此同时这一幕也是孤独的动画人想要冲破银幕
换句话说,当我们带着期待踏进影院看《深海》时,这份期待本身就包含了——
画风在写意与写实技巧上的精密结合(而非琳琅满目却又凌乱无比);
与画风适配、较为轻柔唯美的故事调性(而非如何开店欺骗顾客的重口味质感);
完整奇趣的“深海异世界”世界观(而非跟团旅游、刷好评这类“鱼头人身”的人类社会简化翻版);
以及不需要长久忍耐、自我弥补,本身就能抓人的剧作逻辑(比如《少年派》,即使它不在最后反转,一样是个极精彩的故事)。
《深海》遇冷,表面上看,是最后30分钟的反转与弥补不能说服所有人;但这并不是它真正的症结所在。
它真正的问题在于,即便能说服你,前面70分钟依旧无法满足上面提到的四项期待。
说《深海》是一部烂片或许太过极端和粗暴了。在视觉技术、故事讲法、题材表达上,它都有着孤注一掷的创新力,同时也包含了深刻的现实意义、人文关怀,绝没到“搁浅”的程度。
只是一方面,它确实非常挑观众,是一部需要与观众双向精准选择的电影。同时也不大适合春节档的档期属性,因此产生了“档期错配”效应。
△ 《深海》以主流院线动画形式去讲儿童抑郁症题材,的确是一件破天荒、没有前例可循的事。
如果你是有类似经历的观众,或是不在乎前中期剧作的失误,那么《深海》也许能为你提供一场内在心灵探索与治愈的影像体验。
现实是真实的、灰暗的,每个被边缘化的人,都要独自面对情绪失落的勾堑,只能在梦里享受色彩斑斓的世界。但“一定有一些光亮在等着你”。
但中评和差评的出现也是意料之中的。因为《深海》野心过大、策略过于激进,导致它在诸多关键的节点上都欠缺平衡的处理。
或许一些观众看《深海》的时候心理压力是蛮大的。无论是眼球承担的画面信息过载、长焦镜头眼花缭乱的压力;还是看着看着就找不到叙事主线、甚至感到嘈杂难忍的压力;以及“中国动画人那么努力,为什么我还是无法沉浸其中”的心情……
至于我为什么能同时理解两种观众的心态——
因为看《深海》,我既能感受到前一种观众的惊艳与感动,惊叹于《深海》的稀缺性;但又能感受到后一种观众的疲惫。
不知怎么的,我觉得这仿佛才是多数观众的观感,在好/中/差里反复横跳,以至无法给出精准的判断。但可能这种“犹豫”本身,已经给出了答案。
/the end
点击查看
往期回顾
《平原上的摩西》:劈不开红海,变不出平原
重磅!万字戛纳前瞻为你续命!!
我永远无法模仿金敏喜和黛安·基顿的知识分子风穿搭
在看《阿凡达2》之前, 你需要看这篇
一部真正让白人感到恐惧的复仇电影
两个拍电影的火山学家安然赴死